腿上的動脈硬化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通常治療分兩種,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即介入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最常見的表現(xiàn)為下肢供血不足,造成的間歇跛行、靜息痛或足趾的潰瘍、壞死。
在治療上比較輕的跛行,即跛行距離在200米以上,可考慮藥物治療。最常用藥物有三類,一類是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再有一類是他汀類的降血脂藥物,包括阿托伐、瑞舒伐、匹伐他汀等;還有擴血管的藥物,如西洛他唑、貝前列素鈉或沙格雷酯。
這些藥物均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病人要經(jīng)常進行功能鍛煉,比如多行走、勻速的行走,避免總是站著或坐著不動,也有利于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
對于嚴重的跛行即100米以內的跛行或靜息痛,或出現(xiàn)潰瘍、壞死,需要考慮血管重建,近年較常用的方法是介入治療的方法,包括藥物涂層球囊、支架或將斑塊切除、準分子激光等,這些新的技術都可以應用于下肢動脈的重建。
?還有比較傳統(tǒng)的搭橋手術技術,但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通常在介入治療無法實施的情況下,可考慮做搭橋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