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具有清熱瀉火作用的藥物,都具有一定的不同之處,需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判斷。如清肝火藥、清胃火藥、清心火藥、治療腎陰虛火旺藥物等,根據(jù)臟腑的火熱之邪不同,均有對應(yīng)藥物,不能一概而論。清熱去火為中醫(yī)的治療方法,主要指體內(nèi)的火熱之邪,可以采用藥物達到清熱瀉火的目的,而具有寒涼特性的藥物,通常稱為清熱瀉火藥,人體不同臟腑都可能產(chǎn)生火熱之邪,且有多種藥物擅長于清各個不同臟腑的火熱之邪,常見情況如下:
1、黃芩:可以用于清肺火,即針對肺中的火熱之邪,治療效果相對較好;
2、黃連:可以用于清心胃之火,對心胃火熱之邪的治療效果較好;
3、黃柏:用于清腎火,對腎陰虛火旺產(chǎn)生的火熱之邪,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4、梔子:也有較好的清熱瀉火效果,針對上焦、中焦、下焦等三焦的火熱之邪,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5、其它: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等藥物,均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但未特別明確針對治療某個臟腑的火熱之邪。
清熱瀉火藥的具體使用方式,需根據(jù)體內(nèi)火熱之邪臟腑不同,而選擇相對較好的藥物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