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醫(yī)生懷疑病患得了腦膠質瘤的話,需要借助這3種影像學檢查方法來輔助診斷。
1、頭顱CT
如果我們懷疑顱內可能有病變,結合患者的癥狀和神經系統(tǒng)的體征,最方便快捷的辦法就是查一個頭顱CT,一級或二級醫(yī)院就可以做到,可以先只做平掃CT,大約200元左右。
做了CT以后,我們對顱內的情況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如果有問題考慮腦膠質瘤的可能性,那么我們可以進一步進行磁共振檢查(MRI)。
2、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核磁”或者“核磁共振”,目前統(tǒng)一標準稱之為“磁共振”。
磁共振檢查有很多序列,平掃(T1,T2)和增強,彌散加權成像(DWI)、彌散張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譜成像(MRS)、磁敏感加權成像(SWI)灌注成像(PWI)等。
對于診斷腦膠質瘤,磁共振檢查最基本的序列應該查平掃、增強、彌散加權成像(DWI)以及波普(MRS)檢查。通過這些基本序列的檢查,大多數腦膠質瘤可以得到正確診斷。
如果還是難以明確,那么可以繼續(xù)查灌注成像(PWI),這也是磁共振檢查中的一項特殊序列,而非其他檢查。灌注成像對鑒別腫瘤、炎癥或者腦梗塞非常有價值。
3、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
除去上述兩種檢查外,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也就是簡稱的“PET”)對于診斷腦膠質瘤也非常有幫助。
PET顯像是通過對生命代謝中必須的物質,如葡萄糖、蛋氨酸等進行放射性核素標記,它反應的是腫瘤代謝活動的情況,如果是高代謝狀態(tài),那么腫瘤的可能性就大。
而且目前最新的技術可以將PET影像結果與CT或磁共振圖像融合,對定位診斷也十分重要。
做了以上這三種檢查我們對顱內腫瘤就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包括位置、大小以及性質,是不是腫瘤,是哪一種腫瘤,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無論影像學檢查多么像腫瘤,病理學診斷才是明確腫瘤的最終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