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醫(yī)師只需通過觀察就能診斷許多皮膚疾病。需要觀察的體征包括皮損的大小、形狀、顏色、位置以及是否具有或者不具有其它的癥狀和體征。
有時,醫(yī)師必須取一小塊皮損組織做活檢,然后在顯微鏡底下觀察組織形態(tài)。這種檢查通常在局部麻醉后用手術刀,剪刀或者活檢鉆來割取一塊皮膚。標本的大小取決于皮損的部位、類型和需要做的檢查的類型。當可能有皮膚感染時,例如真菌感染、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螨蟲,醫(yī)生要從皮膚上刮取標本做顯微鏡檢查。有時還需要做特殊染色。標本還可送到實驗室進行培養(yǎng)。技術人員把標本放在培養(yǎng)基里(一種能夠讓微生物生長的物質)。如果標本內有細菌、真菌或病毒,它們能在培養(yǎng)基中生長,并能夠被鑒別出來。
伍德氏燈經常用于檢查可疑的皮膚感染。檢查時醫(yī)生在暗室里使用紫外線燈(就是通常所說的黑光)照射病人的皮膚。紫外線燈會使真菌或者細菌發(fā)出各種顏色的熒光。紫外線還能夠使皮膚的色素加深,因此一些色素異常的皮膚病,如白癜風,療效能夠更加清晰可見。
皮膚試驗:皮膚試驗包括斑貼試驗,點刺(針刺)試驗,皮內試驗。如果醫(yī)生懷疑皮疹是由于過敏引起來的,就可以進行皮膚試驗來查找原因。
USE試驗:將可疑物質置于遠離發(fā)病部位的地方(通常是在前臂)。當懷疑是香料,洗發(fā)香波或者室內其它物質引起的過敏時,USE試驗會非常有用。
斑貼試驗:將許多可疑的過敏原樣本用膠帶置于皮膚上(一般是在后背)。48小時后將貼有過敏原的膠帶從后背上揭下來,觀察皮膚的反應;96小時后再次評估皮膚的反應。一般來說,皮膚對可疑過敏原發(fā)生反應需要幾天的時間。如果皮膚起紅斑,瘙癢,則表明皮膚可能對這種物質過敏。但是要注意,有時皮膚的反應可能是可疑物質對皮膚的物理刺激引起來的,并不是真正的過敏反應。
點刺試驗:將一滴過敏原溶液滴在皮膚上,然后用針頭刺破皮膚,使少量過敏原溶液進入皮膚。30分鐘后,皮膚可能會發(fā)生紅斑或(和)風團。
皮內試驗:將一滴過敏原溶液注射到皮下。如果注射部位出現(xiàn)紅斑、水腫,則說明發(fā)生了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