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寒的中藥調理,通常需判斷患者的情況以及涉及的臟器進行判斷,常見如下:
一、氣虛或陽虛所致:
有些患者體內(nèi)存在真正的寒氣,比如由氣虛或陽虛造成的癥狀,可使用溫散寒邪以及助陽的藥物,如經(jīng)常使用附子、細辛、肉桂等進行調理。
二、外感寒邪:
有些患者本身體質偏于中性或偏于陽虛,而又外感寒邪,此時通常使用散寒方法進行調理,比如感冒、身體受寒,此時的寒邪通常使用桂枝、麻黃等發(fā)汗解表藥物以祛除寒邪。
三、體寒根據(jù)不同的臟器異常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1、腎:如果腎虛后造成患者怕冷、身體寒氣較重,在祛寒同時還需進行補腎陽治療,如常用附桂八味丸或金匱腎氣丸,均有助于腎虛造成的體寒治療,特別是腎陽虛造成的體寒,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脾:有些可能是脾陽虛造成的脾胃虛寒,此時可使用如附子理中丸進行調理。
四、虛寒或體寒:
有些患者虛寒或體寒造成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可使用溫經(jīng)湯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