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我國糖尿病人與日俱增,已成為世界上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發(fā)癥,所以及時做好相關的各項檢查,對并發(fā)癥的預防是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預防作用。但是在日常的檢查當中,有很多誤區(qū),下面逐一列舉出來!
誤區(qū)一:血糖的檢查
監(jiān)測血糖對糖尿病人來說是治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部分糖友在檢查血糖時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1、測餐后血糖前停用降糖藥
檢查餐后血糖的目的是檢查藥物對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停藥后測血糖,得出的檢測結果不能準確反映病情,還會造成血糖波動甚至加重病情。
所以為了反映糖友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同時也為了避免因停藥而引起血糖波動,檢查血糖當天糖友應當正常用藥。
2、檢查前過分控制飲食
為了得到理想的血糖監(jiān)測值,有些病人檢查前過分控制飲食,此時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正常或者偏低一些,但卻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
為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性,檢查前用藥和進餐應和平常一樣。也要保證好的睡眠,不要有精神上的負擔!
3、只做空腹血糖檢查,少查或不查餐后血糖
其實,餐后血糖也是血糖監(jiān)測指標之一。在糖尿病早期,往往表現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如果僅查空腹血糖,部分早期糖尿病人就可能被漏診。
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與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的關系更為密切,嚴格控制餐后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在治療上,早期糖尿病人血糖只在餐后升高,應選用針對餐后血糖的短效降糖藥較合適,而對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病人,長短效降糖藥聯(lián)合應用療效較好。
誤區(qū)二:以尿糖作為治療指標
糖尿是指尿糖定性試驗陽性。血液里的糖在腎臟里的排泄取決于三個因素:血糖的濃度,腎臟對血糖的過濾能力,腎臟對血糖的再吸收能力。所以腎病和其他一些疾病也能引起尿糖陽性。
糖尿病時尿糖的多少受腎糖閾控制,有時尿糖與血糖常不成正比。有的糖尿病人在病情加重時腎閾值升高,可出現尿糖陰性,實際上血糖已經很高了。
所以尿糖陽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而糖尿病人尿糖陰性也不能說明血糖控制較好。有的病人尿糖化驗呈陰性就認為血糖正常,或者根據檢查尿糖“+”號多少作為調整使用降糖藥、胰島素劑量的依據,這是錯誤的。
誤區(qū)三:很少做糖化檢查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瞬時血糖水平變化,每個時間點的測量值不完全相同。
糖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和升高持續(xù)時間長,其結構穩(wěn)定,直至紅細胞120天生命周期結束,糖化才被降解消失。
血糖水平在一天中隨時波動,而糖化水平在健康人體內的波動范圍很?。?.1%~0.2%),客觀反映病人糖友2~3個月內血糖的平均水平,能準確地反映2~3個月內血糖控制的療效,被國際上公認為血糖監(jiān)控的“金標準”。
同時糖是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重要監(jiān)測指標。糖尿病病人的糖化長期維持在穩(wěn)定水平有助于降低其并發(fā)癥的風險。
誤區(qū)四:不做胰島功能檢查
通過這個檢查可以了解胰島素分泌的質和量,初步判定胰島素抵抗的情況,明確糖尿病的基本病情,這是指導糖尿病治療和預防的一個根本檢查。全面了解了病人的胰島功能,才能選擇有效的降糖藥物進行治療。
誤區(qū)五:很少做并發(fā)癥相關檢查
糖尿病常伴有多組織、多器官的結構與功能改變。必須進一步了解病人有沒有發(fā)生并發(fā)癥,應做多方面的實驗室檢查。
1、血脂檢查(主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糖尿病病人常伴有血脂紊亂,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各種心血管疾病。
2、眼科檢查:查視力、晶狀體、眼底以了解有無糖尿病眼部病變及是否需要積極處理。
3、肺部檢查:糖尿病肺結核發(fā)病率比非糖尿病高3~4倍。
4、心臟和血管檢查:糖尿病性心臟病變臨床上常在無心臟病癥狀的糖尿病人身上發(fā)現,及時做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十分必要;查立臥位血壓以了解有無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和高血壓;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動以了解有無糖尿病足病變。
5、肝臟檢查:許多2型糖尿病病人往往同時存在肥胖、血脂紊亂、脂肪肝及肝功能異常,應該注意做肝功能、肝臟超聲及血脂檢查,以便及時選用降脂藥。
6、腎臟和小便檢查:糖尿病腎病是病人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查24小時尿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腎功能、腎臟B超以了解有無糖尿病腎臟病變,對了解腎臟病變的發(fā)展及預后有重要意義;小便常規(guī)檢查了解有無尿路感染及糖尿病酮癥。
7、肌電圖檢查可了解有無身神經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