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別名:心理障礙疾病)
掛號科室: 精神科
發(fā)病部位:精神
多發(fā)人群:所有人群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有遺傳幾率
相關癥狀:心理障礙
相關疾?。?/strong> 心理障礙 學生心理問題 家庭心理問題
相關檢查:心理方面檢查
相關手術:無
相關藥品:卡馬西平、苯妥英鈉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yī)院約(10000-50000元)
精神障礙和精神病的區(qū)別是什么
25894次播放2次點贊
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是什么病
45299次播放40次點贊
精神障礙復發(fā)怎么辦
94229次播放95次點贊
雙相性精神障礙怎么治療
12786次播放87次點贊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
43943次播放83次點贊
精神病是什么意思
33046次播放304次點贊
精神上出了問題能不能徹底治好
30379次播放260次點贊
精神狀態(tài)不好需要看醫(yī)生嗎
23884次播放144次點贊
當前社會背景下,人們也多處于精神緊張、恐懼的狀態(tài),如果是生理因素下偶爾出現,多無需擔心,但若頻繁出現,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睡眠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心臟系統(tǒng)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方面的不良后果,導致生活苦不堪言。危害一:睡眠障礙長期精神緊張很容易導致睡眠比較差、失眠,同時愛做噩夢,總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比較差,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問題。危害二:免疫系統(tǒng)疾病在長期高度緊張和恐懼之后,可能會影響正常的身體代謝,還會對自身免疫功能造成影響,容易出現感冒、炎癥、發(fā)熱、腹瀉的現象。危害三:精神心理疾病人體長時間處于精神緊張恐懼的狀態(tài)下不治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認知功能,還有可能會發(fā)生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如焦慮癥、恐懼癥、躁狂癥、精神分裂癥以及雙相情感障礙等。危害四:心臟系統(tǒng)疾病長期精神緊張的狀態(tài)還可能導致心率加快,引起心慌、心痛等癥狀,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動過速以及心房顫動等疾病的發(fā)生。危害五: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果人體長期存在精神緊張恐懼的現象,神經作用會過強,就會使機體的五羥色胺、多巴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功能失調,導致自身體內血液的流速加快或不暢,從而可能會出現高血壓、腦出血、腦梗死以及腦栓塞等疾病。因此,長期有精神緊張恐懼癥狀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調解。日??赏ㄟ^轉移注意力、適當表達或發(fā)泄等方式進行自我調整。若自己難以調整,一定要尋找專業(yè)心理咨詢師或盡早去精神科就診,接受專業(yè)的評估和幫助。參考文獻[1]付愛華.精神緊張致人體生理變化及應對方法[J].健康大視野,2013,21(3):526-526.[2]孫清廉.消除精神緊張有辦法[J].現代養(yǎng)生(上半月版),2021,21(6):67.
作者:常衛(wèi)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閱讀量: 5053
說起自殘,很多人把自殘與心理有問題畫等號,這與自殘往往伴隨著對自身的暴力不無關系。的確,如果頻繁發(fā)生自殘,且持續(xù)時間較久,則多與心理問題有關,常見的原因包括抑郁癥、躁郁癥、邊緣型人格障礙等。此時應盡快就醫(yī),經過醫(yī)生評估后再用藥控制病情,減少自殘的發(fā)生。另外,面對出現心理問題的自殘人群,對于家人朋友而言,要保持開放和理解的態(tài)度,這樣更有助于自殘者面對自己的自殘行為并主動尋求改變,不要對自殘者妄加評判和指責∶“你不可以更健康一點嗎?”這不僅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還可能將他推得更遠。但是,部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在缺乏正確引導的前提下,誤認為自殘是一種彰顯自己個性的行為,盲目跟從他人進行自殘;或者家人疏于關心,想引起家人注意,而采用了不恰當方式,以自殘行為吸引關心;另外,一些應激事件也可能導致的發(fā)泄性自殘。這類人群一般沒有心理問題,只是缺乏正確引導,只要家長、老師或身邊的朋友及時發(fā)現并干預,正確引導教育,多能停止自殘行為。還要提醒大家,若身邊的人出現了自殘的行為,無論他是否出現心理問題,都應弄清楚他為什么要自殘,他經歷了些什么,他第一次自殘是什么時候……總之,要盡可能詳盡地去了解他自殘的心理動機,只有知道了問題產生的癥結之后,才能幫助他找到更好的應對方式。參考文獻[1]張勇,張正竹,彭福吉.中職生安全教育[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20:146-148.[2]胡文婷.自我心理診斷 101種心理異常揭秘[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20:174-175.
作者:常衛(wèi)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閱讀量: 5751
孔子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但有些人遇到一些無法承受的事情,總會出現一些自殘的行為,那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呢?其實可能是自卑、憂傷和無望,憤恨、敵意和嫉妒,也可能是猜疑和懷疑,還可能是盟誓心理……自卑、憂傷和無望自殘患者,因為人生的挫折、失意、無望等導致內心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感到自己被親人和社會所拋棄,喪失了自尊,對自己做任何事情的能力毫無信心,內疚感很強烈,悲觀、孤獨引發(fā)自卑缺陷的心理反應,進行自我攻擊。憤恨、敵意和嫉妒患者由于在追求某一目標的道路上遇到障礙,受到挫折的情況下,對社會和親人不理解,自認為倒霉、不公平,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容忍力來應對突然產生的憤怒或痛苦,產生了強烈的應激心理反應。當自己的憤怒和嫉妒不被他人接受時,則引發(fā)自殘行為。猜疑和懷疑患者主觀感覺異常,胡亂猜疑、胡思亂想、惶恐不安,對客觀事物的判斷錯誤,對家庭、親人、事物進行缺乏根據的猜測,激發(fā)自殘、自傷行為。盟誓心理有些患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和誓言,會采取自殘的手段,來換取他人的信任和好感。對于自殘者來說,自殘行為能極大地幫助他們緩解內心的焦慮和沖突,尤其是遇到一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事件或是情緒危機時。換言之,自殘是用身體的痛苦來減輕心理的痛苦和焦慮。這類患者的身心往往處于十分痛苦、極端矛盾之中。因此,面對自殘者,過度指責和惶恐只會讓我們錯過最有效的幫助干預時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慢慢修復他內心的創(chuàng)傷,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自我并接納自我。參考文獻[1]胡文婷.自我心理診斷101種心理異常揭秘[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20:170-173.[2]王桂芳.自殘性腕部割傷病人的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8):2584-2585.[3]李麗.自殘自傷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手術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18):2171-2171.
作者:常衛(wèi)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閱讀量: 9142
抗膽堿能藥物所致精神障礙以意識障礙、幻覺及情緒高漲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其他系統(tǒng)癥狀,如口干、口渴、瞳孔散大、視物模糊、頭痛、顏面潮紅等,通常不引起并發(fā)癥。1、起病急驟,中毒后30min~1h即出現醉酒酩酊狀態(tài),如步態(tài)不穩(wěn)、口齒不清、言語不連貫。2、可出現精神運動性興奮、手舞足蹈、高聲狂叫、躁動不寧、言語動作增多等,伴以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為嗜睡、譫妄、昏迷等,多數為譫妄狀態(tài),定向不全,恐懼緊張或表情欣快。3、可出現錯覺和鮮明生動的幻視,如認錯人或者出現恐怖性幻覺,并因此導致自傷或傷人行為?;颊叱TV頭昏、頭痛、口干、身熱、視物模糊和排尿困難。4、體檢可見皮膚灼熱無汗、顏面潮紅、瞳孔散大、光反應遲鈍、心率增快、血壓增高、體溫上升、呼吸脈搏加速、腱反射亢進、共濟失調、不自主運動等,嚴重者可有抽風、昏迷等。
作者:禹華良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閱讀量: 4594
抗膽堿能藥物所致精神障礙主要是因為誤服或者大劑量應用抗膽堿能藥物所致。伴有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易患此病。1、本病多見于多服或誤服含阿托品類生物堿的藥用植物,如曼陀羅、洋金花、天仙子等。也可見于治療或急救中應用大劑量的抗膽堿能藥物。2、抗膽堿能藥物部分阻滯中樞(紋狀體)的膽堿受體,抑制乙酰膽堿的興奮作用,小劑量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大劑量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可致意識紊亂、抑郁、精神錯亂、幻覺、異常興奮等。
作者:禹華良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閱讀量: 3659
偏執(zhí)狂精神障礙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或者抗焦慮藥物,以及心境穩(wěn)定劑,來緩解患者的偏執(zhí)狂的想法,以及同時伴有焦慮、抑郁、恐懼的情緒。心理治療主要是支持性心理治療,鼓勵、安慰、理解、支持患者,試著跟患者去交朋友,取得患者信任。偏執(zhí)狂精神障礙的患者都是非常孤獨的,內心也是非常的委屈或者是憤怒的,因為長期偏執(zhí)狂的癥狀使得周圍人都會不理解患者,可能會對患者敬而遠之,甚至是侮辱、辱罵患者,必要的心理治療對患者的癥狀的緩解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常衛(wèi)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閱讀量: 3811
張衛(wèi)華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
精神科
"現在臨床使用的抗精神病藥,常用的大概有十幾種到二十種。第一類藥物現在臨床上仍使用的像氯丙嗪、奮乃靜、4-哌啶醇、舒必利這幾種藥,在...
張衛(wèi)華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
精神科
"精神病概念在專業(yè)上可以理解為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含義。廣義精神病就相當于精神疾病或者精神障礙,就是指各類精神疾病,從輕到重,目前在精...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精神科